188金宝博- 金宝博官方网站- APP下载交强险功能不止于赔付
2025-10-09188金宝博,金宝博官方网站,金宝博APP下载
近年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构筑起庞大的风险分摊与保障网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3.72亿辆机动车投保交强险,同比增长4.2%;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710.6亿元,赔付支出2262.8亿元,风险保障金额高达74.3万亿元。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庞大的出行群体对风险保障需求不断增长,交通事故引发的风险敞口亟需通过制度性安排加以覆盖。交强险制度自2006年实施至今已近20年,从覆盖面不断扩大到功能持续延伸,交强险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作用日益凸显。按照法律规定,每辆机动车都必须投保交强险。这不仅为驾驶人提供了统一的最低责任保障,也避免了因责任人无力赔偿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交强险的功能已超越“赔付”本身。以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为例,在山西等地积极参与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运作,开辟“绿色通道”为事故伤者垫付抢救费用。在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中,当地分公司通过救助基金及时支付抢救费用,为伤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中国人寿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类案例凸显了交强险在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中的独特价值,增强了保险的公共服务功能。
交强险兼具公平性与公益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认为,交强险是保险业参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它通过赔款支付和救助基金运行,确保受害者的抢救和基本医疗,照顾到无责任人事故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它减少了肇事逃逸现象,使事故处理更加高效,降低社会冲突风险。同时,交强险运行中积累的数据还能为道路交通风险评估、车辆安全状况分析提供重要参考,为公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当然,制度优势之下也存在需要破解的新课题。由于实行统一费率,高风险驾驶人与低风险驾驶人承担相同保费,难以体现风险定价原则,也削弱了对安全驾驶的激励。为应对这一问题,部分地区和险企已探索将驾驶行为、事故记录、交通违法情况等纳入考量,引入差异化定价机制。通过价格杠杆引导驾驶行为改善,不仅有助于提升制度公平性,也能增强行业的可持续性。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随着车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保险公司可更精准识别事故成因,监管部门也能更高效监测风险。例如,通过车辆运行数据实时监控,不少保险公司能够发现高风险驾驶行为,从源头减少事故发生,降低赔付压力。
在可持续发展层面,王向楠认为,综合使用车型标准、车辆检验与维修、交通管理等多维度数据,有助于降低交强险的核保成本;在理赔环节,应用区块链、自动审核单证、快速直付等新手段,能够缩短理赔周期、降低成本;在服务端,结合救援技术与信息预警,还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这些探索不仅提升了运行效率,也进一步促进了公平与普惠。
“可以预见,交强险的功能将不再局限于赔付本身,而是更深度地嵌入社会运行。”王向楠表示,从缓解交通事故矛盾到承担公共救助责任,再到引导驾驶行为改善,交强险正以制度化方式不断扩大社会功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这一制度将继续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为公众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