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金宝博- 金宝博官方网站- APP下载924新政这一年:400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净值翻倍
2025-09-22188金宝博,金宝博官方网站,金宝博APP下载迎来重要转折点。在政策引导、制度完善与资金推动下,步入稳健向上的“慢牛”轨道,推出“924新政这一年”系列题报道,从政策演进、资金动向、行业变革、产品创新等维度,深入回看新生态,擘画
开栏语:2024年9月24日,在最强稳市组合拳的推动下,A股市场迎来重要转折点。在政策引导、制度完善与资金推动下,步入稳健向上的“慢牛”轨道,资本市场注入活力,重拾信心。财联社推出“924新政这一年”系列题报道,从政策演进、资金动向、行业变革、产品创新等维度,深入回看新生态,擘画A股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财联社9月22日讯(记者 吴雨其)从2024年9月24日开始的这波行情,已悄然走过整整一年。自924行情启动以来,截至9月22日,上证指数近一年涨幅为39.28%,沪深300涨超40%,创业板指则实现翻倍增长。
强劲的市场表现之下,主动权益基金也借势实现大规模净值修复与跃升。根据Wind统计,在成立时间超过一年的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以及QDII混合型等基金,只统计主份额)中,近乎全体获得正回报,且超过400只基金实现了净值翻倍,整体回报远超主要宽基指数。这也使得924行情成为近年来公募基金业绩集中释放、市场赚钱效应最强烈的时间窗口之一。
与此同时,另一面也值得被观察——部分基金仍在普涨环境下录得亏损,而大量普通投资者的真实体验与净值表现之间仍有温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谁是真正的绩优者?又是谁在这场牛市中被市场遗忘?
在这场覆盖全市场的上涨行情中,主动权益基金的表现尤为亮眼。Wind数据显示,在成立满一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高达99.86%的产品实现正收益,更有402只基金在去年924行情以来净值增长率超过100%,即实现翻倍增长,这一比例在以往市场历史中极为罕见。
排名榜首的是由冷文鹏管理的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近一年净值增长率高达275.84%,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德邦鑫星价值(275.76%)、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260.08%)、中欧数字经济(256.12%)、信澳业绩驱动(250.91%)等,同样实现超过250%的高收益。这些“翻倍王”们的共同特征在于,均踩中本轮行情的主线方向,且多数在过去一年高仓位运作。
从持仓来看,涨幅领先的基金大多重仓于北交所专精特新类个股,或聚焦于高端制造、工业自动化、新能源装备、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成长赛道。例如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配置了大量北交所中的工业软件龙头、高新技术企业等,而中欧数字经济则更偏重于TMT、数据要素、算力芯片等科技主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翻倍基金中不乏中、新生代基金经理的身影,如冷文鹏、顾鑫峰、冯炉丹等均属于近年来成长迅速、风格鲜明的一批新锐基金经理。他们较早识别并押注了行情启动后政策支持的制造升级方向,同时在调仓节奏上保持了进攻性,使得基金净值在指数普涨的基础上放大了回报弹性。
一位沪上基金研究员指出,本轮翻倍基金很多集中于市场主线的扩散节点上,特别是在制造、算力、机器人这些方向上形成了共振。
尽管这轮行情呈现出极强的“普涨”特征,指数与基金双双上涨,但仍有极个别基金出现了逆势亏损的情况。根据数据,在成立满一年的主动权益基金中,共有6只产品在近一年录得负收益,占比仅为0.14%。它们的存在,显得格外突兀,也引发市场对错过行情的反思。
跌幅最大的产品为东财价值启航,由基金经理罗申管理,近一年净值跌幅达6.74%。中信保诚志诚同样跌去1.75%。广发基金旗下的4只产品广发价值优势、广发内需增长、广发睿铭两年持有、广发价值优选等产品也分别录得-2.37%、-1.78%、-0.80%和-0.01%的亏损,上述基金由王明旭管理,多数是传统大盘风格或价值蓝筹取向的产品,这位基金经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管理规模超过百亿。
从产品特征看,这批表现靠后的基金主要有三类共性:一是重仓配置了过去一年表现偏弱的板块;二是风格偏稳健防御,仓位管理相对保守,在行情初期“抬头慢”,导致错过前期主升段;三是部分产品可能出于客户定制或流动性考虑,并未进行充分调仓换股,导致净值表现缺乏弹性。
“这一批产品的问题并非能力缺失,而是风格错配与节奏错位。”一位基金分析师坦言,“当全市场风格偏向高波动赛道时,部分蓝筹类产品就会短期显得掉队,尤其是一些坚持重仓消费或低换手策略的产品,更容易在风格切换中落后。”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产品业绩不佳更多因为价值取向,不排除在市场风格转换时迎来补涨机会。但在“指数强、主题轮动快”的行情环境下,阶段性跑输也确实反映了当前主动管理所面临的风格挑战。
而对于持有这些基金的投资者而言,这种“别人都赚钱,自己还亏钱”的体验,带来的并不只是账户上的落差,更是情绪和信心上的打击。
尽管基金在过去一年交出了一份华丽的成绩单,但对很多普通基民而言,这轮行情带来的更多是“回本焦虑”,而非“账户回血”的真实快感。若是拉长至近四年的回报收益看,仍有多达2017只基金收益为负。
在财联社记者调研中不难发现,虽然不少基金近一年涨幅显著,甚至翻倍,但这并不等同于持有人的收益同步增长。一位公募渠道人士直言:“这波行情启动初期,基民情绪还很低迷,很多人选择在低点赎回止损,而真正等到行情涨起来后,又怕追高迟迟不敢进场,收益自然难以同步。”
尤其是部分在2021年中后期买入热门基金的投资者,至今依旧处于亏损状态。举例来看,如富安达新兴成长,近一年净值涨幅超过50%,但近四年看,该基金还亏损63.21%;再如泰信现代服务业,近一年上涨50.24%,但近四年仍亏56.65%。还有不少基金近一年净值上涨在20%-30%,但只要拉长时间维度看回报仍告负。
这些基金即便在本轮行情中净值上涨较多,但考虑到高位入场的“账面浮亏”,不少基民账户仍在“回血未满”的状态。
“我有一只基金2021年买的时候是1.7元,现在涨了一年才涨回1.3元,离回本还有一大截。”一位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写道。这类声音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此前的热门赛道中长期深套的投资者群体中,情绪恢复远远慢于市场走势。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基民在行情过程中频繁申赎或短期波段操作,最终错失主要涨幅。“我们后台看数据,很多投资者在净值上涨10%-15%时选择赎回,结果后面基金又涨了几十个点,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
这也说明,基金产品的收益率虽然可以量化,但投资者的实际体验却受到买入时点、持有期限、申赎行为等多重因素影响,最终呈现出高度“非同步”的状态。
部分业内人士也认为,924行情虽然带来了资产端的快速修复,但投资者信心仍在缓慢恢复中。从这个角度看,基金经理交出亮眼成绩单的同时,也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业绩如何真正传导到基民账户。否则,在一次次“基金涨了,账户没动”的割裂感中,市场情绪难以真正恢复,而下一轮资金流入也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